武汉光电论坛本周讲座预告BOB半岛

  BOB半岛,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和美国光学学会OPTICA会士。2005年获得清华大学光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2009年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和2014年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全息光学成像与显示技术。主讲本科生信息光学和研究生现代光学实验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

  随着现代光学、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传统的光学成像技术和光电成像系统开始向编码和计算的方向拓展,一些成像系统的物像关系和结构形态发生了变化,成像的性能也得到了大幅提升。无透镜成像避免了透镜成像中的点对点物像关系BOB半岛,其设计与功能可以多样化,可利用简单光学元件和光电器件来实现复杂光场感知和重建。作为一种典型的计算成像方法,无透镜成像融合了前端光场调控编码器件与后端计算重建解码算法,目前在新颖调制器件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推动下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报告将介绍无透镜成像的概念和特点、无透镜成像的光学编码模型、无透镜成像的图像重建算法,并以数字全息成像和菲涅耳孔径编码成像作为案例进行重点介绍BOB半岛,最后对无透镜成像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和展望。

  ,南京大学教授,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首批“登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长期从事微纳光学、超构材料、光子集成领域的研究,曾先后四次获得“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重要成果”,荣获科学中国人2017年度人物;在Nature,Nature Nanotech.,Nature Commun.,PRL等刊物发表论文逾140篇,引用超8000次(H指数42),受邀做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逾百次。目前担任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材料学会超构材料分会理事、江苏省光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物理学会理事,担任Optics Express副主编,中国激光杂志社青年编委,COL、Science Bulletin、ADI等刊物的编委。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人们提出了光子能带结构设计、色散调控、亚波长电磁响应等全新理论,推动了光子晶体、超构材料等微纳光子学蓬勃发展。时至今日,光学超构材料已促成了超构透镜产业的发展BOB半岛,光子能带理论推动拓扑光子学的诞生、进一步启发了新型集成光子技术的发展。新世纪的研究者正亲身体验并践行微纳光子学带来的光学技术的变革。报告将以本研究组在光学超构材料、超构透镜领域研究切入,介绍团队在新型超构透镜功能开发、性能增强、器件研制的进展。同时,针对片上光子集成的需求,在波导体系中引入拓扑结构、人工规范场、非厄米调制等新兴物理思想,展示目前已经取得一些集成元件的进展,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2013年12月至今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仲英青年学者,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BOB半岛,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突出贡献个人奖和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个人)。在本科教学方面,曾主讲《大学物理》、《光学》、《电动力学》和《物理学中的作用量》等课程。在研究方面,聚焦光子晶体光场调控和先进光学测量技术方向,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杂志包括Nat. Photon.、Nat. Commun.、PRL、Adv. Mater.、ACS Nano、Light: Sci. & Appl. 和Science Bulletin等,授权发明专利9项。

  光子晶体由于其存在于动量空间中的能带结构,使人们可以利用它自由地操控电磁波的传播。最近,随着对光子晶体能带结构更深入的研究,光子能带结构上被发现存在有类似于矢量光场的动量空间偏振场BOB半岛。该偏振场中的偏振对应于能带结构中布洛赫态远场下在样品面的投影偏振。由于偏振的紧致特性,丰富的偏振拓扑构型,在理论和实验中一一展现。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复旦大学光子晶体课题组近几年围绕光子晶体动量空间中的偏振场所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包括:动量空间偏振场和连续谱中的束缚态的联系,相干高偏振度辐射和矢量光场激射,光束波前涡旋相位调控和偏振依赖的光束位移,可成正立实像的动量空间透镜,以及动量-频率空间实现时空涡旋等,展示了光子晶体能带调控的新思路和新手段。

 

TEL

400-123-4567
138-0000-0000